logo

刘国彪:心怀热爱,行以志远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11:10 发布人:

个人情况



姓名:刘国彪

专业:金融数学

所获荣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奖学金、道德风尚奖学金、三下乡社会实践一等奖(先进个人)、2020年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杯辩论赛冠军(团队)、2022年西南财经大学“读懂中国”最佳征文

学生工作:2021-2022担任学年西南财经大学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2020-2021学年担任共青团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社会实践部副部长,第七期西南财经大学学生骨干培训班成员。

实习实践经历: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连续三年参加迎新志愿者活动、参加麦可思数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实习

毕业去向:就职于四川蜀道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当我接受到倾语约稿的时候,我惊喜又惶恐,为能够为后来者分享我的过往而喜,也为分享我那平凡的大学记忆而恐。我尚且不知道我的大学四年经历能否为各位提供一些价值,但我想无论好与不好,总能为大家展示一下不同道路的风景,提供一些参考吧,还请各位随我的落笔,听我的几句闲言,看看我走过的路,陪我给自己的大学生涯落下最后一笔,当然,要是我的分享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就更好了。

  临近毕业,我曾不止一次回望自己的大学四年,坦白说,我并不认为我的大学四年是成功的,我向来认为自己只是茫茫大学生中不起眼的一份子,写下这篇倾语已经是我在长达四年的记忆中去搜寻那些可能存在的闪光点,把他们聚在了一起,仿佛我是把一个夏天遇到的萤火虫放在了一个袋子里,模仿起了囊萤映雪,只是我照的并不是一本具体实在的书。细数大学四年的经历,做的事情并不少,但是有满意结果的确实不多,绩点中流,够不上保研的边;考研倒是去了,没考上也是真的;创新创业比赛做过几次,却都没有成功立项;数学建模比赛参加了,没有取得奖项;谈过恋爱,也还是分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做过了,成绩还算不错;只有数到学生工作的时候,或许我才能够说做了不少结果还算满意的事。 接下来,我就从学生工作、求职经历以及部分建议来写。


学生工作

  关于学生工作,我与学生工作结缘很早,但我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可能是学生时代对学生工作四个字一种莫名的向往吧。高中的时候,我就担任班级的班长同时是学生会学习部的一员。到了大学入校的时候,在满是懵懂、憧憬未来校园生活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学生工作,大一的我在校团委和院团委的办公室,做一个干事。

  在做干事的时候,其实说不上完成了很多工作,做过会务、报账等工作,完成得中规中矩,没有独立完成过较大的活动,这个时候其实对学生工作的坚持还是源于一种憧憬与一种热爱,憧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未来自己可以独立承担工作的期望,二是期待向学生工作中认识的很多优秀前辈靠拢,时至今日,这两方面憧憬我认为只完成了第一项,我仍与那些优秀前辈存在差距;说到热爱,当时的热爱并非是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当然,今天这个热爱应该是了) 那个时候的热爱源自对于部门的热爱,并非是对于那些我要去做的事,而是那些共事的人与过程,我在学生工作中认识了很多伙伴,热爱在这里萌芽。

  到了大二,在学长的带领下,我参加了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的工作,担任部门负责人,同时仍在院团委办公室担任干事(后期配合学院工作又到了学生职业发展部)。在这期间,以主要负责人的身份组织了校内两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和“西财暖冬”,尤其是组织2020年“三下乡”的经历,一直是我的得意经历。

  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刺激了我对学生活动的热爱,这个时候的热爱已经从对部门的热爱偏移到学生活动上, 我后来仔细想过这份热爱,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自己的个人责任感,通常我对所承担工作,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基于强的责任感会衍生出热爱;二是学生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自己完成了一件大型活动且对同学、校友做出了帮助与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虽然中途有很多波折,自己也会受伤到落泪,但是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这一份热爱。

  到了大三,我成功竞选成为院团学的主席,也成为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成员,这一年我们也将受疫情影响停办近三年的财经数学节重新办了起来,熟悉我的人可能都清楚,我做工作时有一种较为执着的热情,这股热情帮助我走出来很多死胡同和难过的时刻,不是没想过放弃,但是跌跌撞撞还是坚持了下来。

  不过既然也说到了学生工作有一些不错的成绩,总得讲讲这三年我做的那些活动吧,不然总是显得这句话很空。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活动的经历,分别是我于2020年暑期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2021年和2022年两度参与的“读懂中国”征文活动以及在2022年组织的财经数学节,这三段经历是我长达三年学生活动中记忆深刻且对我有一定影响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我第一次组织大型活动的经历,在此之前,我参与组织的活动参与人数均不过百,而这一次活动的参与人数却是千人。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第一次接手大型活动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时值2020年暑假,正是新冠疫情肆虐之际,活动的召开多次受阻,在 暑假前学校就一度决定不举办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在暑假开始之后,我们临时接到需要举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此时的社会实践部已经完成换届仅有我们三位下一学年的部门负责人,接受工作时,一度为活动规模和组织人手之间的落差感到手足无措,庆幸的是那个时候金清源学长(时任校团委副秘书长,分管社会实践部和志愿者工作部)和吴宇轩学长(曾任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对我们的指导和引领,我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和搭档开始推进活动进程。

  当时,工作的难点主要来自线上组织开展活动时存在与实践团队之间产生沟通交流的障碍以及相关材料的收取与审核问题。

  由于活动开展通知仓促无法及时安排线上宣讲会,我们只能将宣讲内容搬进QQ群,建立答疑QQ群,在群里将活动流程以及线上系统操作方式以文件形式上传,并一人一时段在群里固定答疑,在每天的答疑结束后将当日新增问题汇总成文件上传至群里,其实说起来都是很琐碎简单的工作,但是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记得那个时候我的QQ消息总是几分钟就达到99+,而这个状态维持了半个月,以至于连手机都不愿打开。材料的收集和审批则得益于那年刚上线的线上实践操作平台能有开展后续工作的机会,但是新系统毕竟时新的系统,每天我们都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bug,要不断和系统公司进行沟通进行调整。

  万幸,活动的开展过程很困难,但在学长们和上届部员的帮助下,我们还是成功将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功举办完成, 虽然过程显得有些狼狈但是结果总归是好的,这是我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大型活动,我也从中学到不少。 第一个是对事件的拆分,所谓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组成的,要做成一件大事,办成一个大活动,就得先将他拆分成小事、小活动再逐一推进完成,当所有小事做完这件大事也就做完了,所以无论接手什么工作都不要慌张,去拆分他,一步一步走自然走完;第二个是锻炼了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是长时间与近百支实践团队交流实践问题成长出的,日常工作都需要我们保持严谨的态度,细微的错误可能一两个人发现不了但是人数一多总有人会看见。第三个是给了我做学生工作的信心和全新的热爱,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参与人来说都是鼓舞,带来的自豪和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将我的学生工作热情调动了起来。

“读懂中国”征文活动

  再来说说“读懂中国”征文比赛吧,“读懂中国”活动是一个采访类活动,其采访对象是我院退休的老教师、老党员,活动的开展并不困难,只需要提前和老教师取得联系约定好访谈时间和访谈地点即可,后期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章。但是这份简单的工作,让我认识了两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倪训芳老师和丁京禹老师并和他们近距离交流,和她们的访谈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却足以让我回味学习良久。

  倪训芳老师,一位87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我将为她撰写的稿件命名为“入党初心永不忘,教书育人守信仰”,倪老师是一位信仰特别坚定的共产党人,我在她的身上见证了信仰的光芒,那是她有些昏花的眼中透出的坚定,时隔两年我仍记得那个虽已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轻轻抚摸着自己的党徽和党员证,激动地向我们诉说着“我最想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一切!是共产党的培养,才让我能够在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生!”,很难描述我当时内心的震撼与激动,我只知道那个时刻我的眼神随着老教师一同坚定了起来。老人一生的苦难浇筑出了她坚定的红色信仰,长达三十年的入党之旅并未消磨老人入党的初心,这如何不让人动容,我写的文字很短,完全概括不了老人的一生, 我写下的文字又太长,因为老人用一生只写了信仰两个大字。

  丁京禹老师,同样是我们学院的早期教师,现也85岁高龄。和倪老师一样,丁老师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同样让我动容,丁老师一生从教40余年始终坚持“一个是服从分配,一个是当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一定要拧紧了,一定要起到作用”的初心,不求名利地坚守在教育前线。这位执教半生、入党近四十年的老党员淡泊名利,她蔑视追名逐利之流,对丧失理想信念的贪官污吏表示唾弃。而当探讨到青年的时候,丁老师认为青年人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利益,她说“古人早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应该成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信念”。

  两位老师的采访已经过了很久,如今想起来那些话仍是振聋发聩, 我想把这些理想和力量展现给大家,或许这也可以是我们未来学习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财经数学节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财经数学节”活动。细想起来,财经数学节其实刚好贯通了我三年的学生工作,它是我所了解的第一个要办的大型活动,也是我担任学生干部期间组织的最后一个大型活动。在2019年9月进入数学学院(那个时候还叫经济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的时候,我参与组织一个名叫“财经数学节”的活动,是我们学院举办的特色校级活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参与撰写完成了一版活动方案,可惜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最开始的规划,连续两个学年都未能召开本次活动,直至2022年,在我已经于大三担任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我们才有了重新召开财经数学节的机会。

  由于长时间未召开,这个学院特色的校级活动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知名度,甚至包括组织过活动的学长学姐都已经不在学校了,这次重启任务也只能依靠零星的记忆和记录来重现。整个数院团学一起行动,将财经数学节划分为趣味数学知识竞赛、π对游园会、数学电影展播、数学学伴活动等各个板块。各部门负责不同板块,我主要负责趣味数学知识竞赛的内容,为了将活动办好,在初赛和决赛前,除了方案的反复修改以及物资的追踪外,我还会做现场模拟,将所有负责人、工作人员聚集起来开一个模拟会,模拟现场流程,假设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就这样,停摆了两年之久的财经数学节在学校重新绽放起来,近日2023年财经数学节也成功举办了,看到这个活动举办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是会有心底发出的微笑的。

  其实讲了那么多,我所说的无非是做学生工作三年,我对学生工作的感受转变以及我在这一趟旅程的学习,一开始我可能是因为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开始的这趟旅程,但是最后留下来是因为热爱与信仰。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开始和持续的原因并不一致,但是我们坚持做下来,不可或缺的就是这两个要素。 希望你们可以从我的经历,从我的只言片语中汲取到力量,就像我从两位老教师那里汲取到了精神与力量一样,也希望未来做学生工作的你们或者正在做学生工作的你们,始终保持一股热爱,坚定的热爱,用心做事、用心收获。 总有人会觉得做学生工作,没有意义没有收获,其实不然,这一程的收获在心里,在日后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里,或许不是什么利益相关、物质的收获,但是走这一路,并非一无所获。希望你们大学毕业时想起来自己做的学生工作的时候时高兴的,带微笑的,就像现在打下这串文字的我,致敬那些自己做的学生工作。


求职经历

  说到求职经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我也仅能将自己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简单陈述给大家。

  我所说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本身没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也没有很丰富的求职经验。实习问题上,我没能抓住机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浪费了每一次长假,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大家不要向我学习,一定要尽可能早和多地去做一些实习;在求职问题上,由于我最开始的毕业意向也是读研,并且参加2023研究生入学考试,因此在复习期间错过了秋季招聘,丧失了很多机会。

  我是考完研之后,一月份才开始实习,三月份开始找工作的。关于实习,我用我少量的经验,可以分享的是我认为实习的态度很重要,诚然在各地实习,作为新手是不容易接触有深度、有难度的工作,我们日常可能完成的都是一些很细碎、简单的工作,这些工作完成难度很小但是做起来确实异常枯燥,我认为这个时候摆正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我们作为初入职场的学习者,做琐碎无聊的工作在所难免,但是这些工作总能或多或少的反应你的工作态度、展示你个人的工作能力,有点由小见大的意思,同时我们只有在琐碎的工作的不断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职业素养或者说求职应聘的能力。

  关于求职,我有两点建议,分别是不放弃每一个机会和多向面试学 习,实际上到了春季招聘的时间,招聘企业和岗位的数量都会相对减少,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以我自己为例子的话,我目前决定入职的蜀道集团就是我多投多面遇到的企业。此外,每一场面试都是提高自己面试技巧、应试能力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场面试的机会,在面试中去学习,争取下一次面试比这一场面试表现更好。


一些建议

  写到最后已经是我对大家的一些建议了,首先是大家一定要重视绩点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大一的时候也听过很多人说,也听辅导员强调很多次,在我对未来尚做不出估计的时候我其实没那么在意绩点,我绩点也就是中游水平,但是在大三经历同学保研、自己考研,并在考研失败后投身工作后,我愈发认识到绩点的重要性,我们反感惟绩点论,但是绩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你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所以,为自己的未来多规划一种可能,无论保研、就业还是考研,本科绩点其实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其实最好大一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主动调整自己。其次是,我认为大家应该多去尝试,多去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多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多去发现自己的可能。最后是, 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大学找到自己热爱并坚持的东西,有所执、有所念、有所为。

  写下这一篇倾语,我的脑海里电影般浏览完了我的大学四年,回想起来这一路,除了我做的事,就是一路陪伴我的人。感谢我的父母与兄长,在外求学,你们始终是我坚定的后盾;感谢我在大学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领路人张杨雪老师,您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您的鼓励与帮助一直激励我;感谢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前辈们,宽哥、源哥、轩哥、妮妮姐,感谢带领我学习进步;感谢一起共事过的同事们,子豪、余颖、奥翔、梦通、威威、老龚、茏茏、曲学姐,感谢这一路同行;感谢曾经一起工作过的部门,校团委办公室、社会实践部、志愿者工作部,院团委办公室、学生职业发展部乃至整个数学团学大家庭,感谢部门和那些在部门的经历。 感谢多多,却写不下心底的祝愿,就以浊酒一杯,敬大学四年,敬这一路,敬同行诸位。

  行文至此,我也说了不少废话,感谢大家的阅读,也到了我该和大家,该和我的大学四年说再见的时候了。再见啦诸位!愿诸位此后的日子里心境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