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The Term Structure of Index Option Returns 股指期权收益率的期限结构
主讲人:悉尼大学 胡光潋
主持人:数学学院 席悦娟
时间:2025年10月21日(周二)10:00
地点:柳林校区通博楼B412会议室
主办单位:数学学院 科研处
主讲人简介:
胡光潋,悉尼大学商学院金融系高级讲师兼系副主任(科研)。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资产定价和衍生品,具体课题包括期权预期收益的决定因素、方差风险溢价、VIX衍生品、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收益可预测性以及随机贴现因子等。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金融与计量分析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和《资产定价研究评论》(Review of Asset Pricing Studies)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在加入悉尼大学之前,胡博士曾在墨西哥高等技术研究学院(ITAM)和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担任金融学客座助理教授,讲授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他于2009年在厦门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2017年在休斯顿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
内容提要:
We compare the term structure of realized index option returns with those implied from option pricing models. While the stochastic volatility risk premium matches one-month option returns well, it cannot fit the returns of long maturity options. The volatility jump risk premium also struggles to fit the term structure of option returns. The price jump risk premium is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patterns in realized option returns, but its success critically relies on the pricing of jump size variance. Finally, we present novel results on higher moments and Sharpe ratios of index option returns and on conditional expected option returns.
我们将实际指数期权收益的期限结构与期权定价模型所隐含的期限结构进行了比较。虽然随机波动率风险溢价能够很好地拟合一个月期权的收益,但它无法拟合长期限期权的收益。波动率跳跃风险溢价在拟合期权收益的期限结构方面同样存在困难。价格跳跃风险溢价可以解释实际期权收益中的模式,但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跳跃幅度方差的定价。最后,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指数期权收益的高阶矩、夏普比率以及有条件预期期权收益的新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