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梁艺:放低心态,虚心求学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09:14 发布人:

基本信息

姓名:梁艺

学院:经济数学学院

班级: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实验班)

GPA:4.2 (1/96)

英语:雅思7.0

获奖情况:国家奖学金

       甲等学业奖学金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团队

比赛经历:美赛一等奖

       国赛省一等奖

科研经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

       一篇英语论文(未投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参营经历:人大汉青春

       夏令营金融专硕

       复旦数院金融专硕

       上财经济学院金融专硕

       北大汇丰金融科技(九推)

毕业去向:北大汇丰金融科技

保研准备

关于GPA和排名

排名可以说是保研入营环节最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特别对于专硕而言,重要性远高于英语、比赛等。

清北交复很多夏令营会非常喜欢专业第一。排名前列会对申请夏令营有很多优势。

我的GPA和排名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对这方面没有太多担心,尽管每次期末考试前也都崩溃到不行。

对于目前排名不是很高的同学,一方面可以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在申请时候注意避开和排名前列同学申请同一项目。

最后如果比赛或者荣誉称号比较多,可以在九推时候填综合排名。

关于英语

我英语真的不是很好,六级刷分很多次都刷不上去,最后只能去考雅思了。

但是我感觉英语的重要程度没有那么高。

除了北大汇丰、复旦管院、上交高金等会全英文面试,其他面试对英语考察也是比较有限的。

而且申请时,英语只要达到要求就不会被卡,当然英语好确是是一个加分项。

如果像我这种,六级实在难看的,建议考雅思(托福也可,但更难),在备考雅思中,感觉自己的写作和口语部分还是有提高的。

在申请过程中,六级、雅思/托福、gmat/gre是可以只填一项的。

关于科研

科研的重要程度对于直博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专硕,其实也会是个加分项。

特别是对于简历面的学校,毕竟面试老师都是搞学术的,肯定会对你的论文比较感兴趣。

此外,在科研中,数据处理能力会提高。

自己也会去思考到底适不适合学术,喜不喜欢学术。

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觉得我比较适合学术,但是在我认真写了一篇论文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很喜欢学术(其实我也不喜欢工作),最终还是放弃申请博士的想法。

对于大多数西财人,我们的科研经历多是在本创和国创。

但是我更建议在大二结束后,去找一个相关领域老师带自己写论文。

比如自己以后想往数学方向发展,可以去找我们学院的老师;

如果想去经济/金融这个大方向,也可以联系一下别的学院老师。

此外,可以通过学长学姐了解一下,哪些老师会乐于带本科生,或者通过老师近几年发刊质量和发刊频率,判断一下这个老师有没有发论文需求。

一般来说,年轻老师手中的项目比较多,也需要发论文,更比较有激情。

我相信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完成一篇论文后,科研能力一定会有提高,毕业论文也不用愁了。

关于比赛

个人认为,比赛的重要性也是要低于GPA排名的。

他和英语、科研一样都是简历的加分项。

如果一个申请者和你排名、专业都差不多,但是入营名额比较有限时,这时比赛科研和实习经历才会起到作用。

关于比赛,对于我们学院的同学,多数都是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了,当然很多保研同学也都有这个经历。

像挑战杯、创青春、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等也都可以多多尝试。

但比赛很多时候运气也比较重要,如果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也放平心态。

关于实习

我觉得我们学院的同学很少有找实习这种意识,尽管实习对于保研来说,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没有实习经历,也不会很妨碍入营的。

但是我还是很建议大家能够去找一找实习,特别对于以后打算读专硕找工作的同学。

一方面,自己的职业目标还是需要在实习中寻找的,越到后面试错成本就越高。

另外,专硕面试时也会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以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能有一段相对应的实习经历,并且对职业认识比较深刻,又会是一个加分项。

关于第一份实习,如果家里有资源或是学长学姐内推是最好不过的了;

如果没有可以试试四大的寒暑假实习;

也可以关注一些实习公众号或者app,比如今日实习、实习僧等,搜集相关信息投递。

其实对于地处成都的西财来说,实习是我们的劣势,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实习这一块。

关于学校和项目

首先需要决定是申请硕博或是直博,还是申请专硕。

其次是目标项目是哪几个。

金融方面,清华有五道口和经管,北大有光华、国发、经院、汇丰和软微,复旦有经院、管院、数院、泛海金融、大数据学院,上交有高金和安泰。

每个学院每年的项目和方向都可能会变化,比如高金去年就新增了金融科技方向,一般新增方向录取难度都会稍低一些。

此外,对于一个学校有多个学院或项目的,可能不能同时申请,比如清华经管和五道口的金融专硕不能同时申请,人大汉青的金专和硕博不能同时申请,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目标院校。

为了不错过ddl,可以关注如保研论坛等公众号,将保研信息整理成excel表格。

比如需要哪些材料、是否需要邮寄材料以及截止时间。

在确定目标院校时,可以参考学长学姐的去向,比如我们学院,汇丰、汉青和厦大去的比较多。

另外还需要注意,有些学院项目会卡专业,对于西财这种财经类院校来说,金融或是经济学专业更具有优势。

关于文书

申请中需要的文书一般包括个人陈述、简历和推荐信。

大家可以在3月份先准备好,到时候对不同项目,再做对应的修改。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简历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被要求面试提交简历,还是需要认真准备的。

我的简历是用超级简历网站直接做的(然而并没有广告费),上面有很多简历模板,可以自动排版。

简历写好之后,可以让学长学姐帮忙改改,需要注意的是简历上的东西自己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不熟悉可以考虑删除。

个人陈述主要围绕自己为什么想来这个项目,自己的学习经历与这个项目是如何匹配的,还有未来的职业规划等。

推荐信一般需要2-3封,提前与老师联系好,有的学校会让老师通过邮箱或者链接提交推荐信,一定要提醒老师注意截止日期。

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对于保研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己认真写好即可。

另外,了解清楚不同学校的个人陈述、推荐信以及成绩排名是否有要求相应模板。

关于复习

夏令营的考核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

笔试一般考察数学、以及经济/金融学知识。

面试考察英语能力、热点、简历等内容。

数学方面

如果是申请金融方面的,刷李永乐复习全书数学三即可;

如果是申请统计方面的,李绍文副院长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再认真复习一遍,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金融方面

投资学和公司金融是最主要的,建议结合以往经验进行复习,主要复习课本知识和做课后习题。

对于一些经济学方向或是博士项目,可能还会有微观、宏观、计量等,这些可以等到自己确认入营后再复习,当然如果比较有把握自己有入营资格,提前准备更好不过。

面试方面

首先需要准备好中英文自我介绍。

介绍中重点突出如何对该项目产生的兴趣以及和项目匹配的地方。

通过自我介绍引导老师提问自己擅长的方向,尽量避免重复简历内容。

此外,需要熟悉简历。

比如简历中提到的数学模型,能够说清楚模型原理和模型用处;

实证论文的部分需要注意到论文的理论支持、用了何种数据和计量方法、模型中的各个变量是什么意思、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等。

面试中也经常会被问到成绩单上的专业课,这点就随缘吧。

不过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可以把数学分析、实变函数、随机过程等基础课程里面重要且基础的定义概念简单梳理一下。

做到都复习基本是不可能的。

对于有些夏令营而言,也会提问时事。

此时就需要梳理一下今年的经济热点,比如去年的贸易战、金融去杠杆都是热门话题。

可以自己整理成word以便复习。

最后,对于博士项目,可能会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读博士”。

对于金融专硕,可能会被问到“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等问题。

这些问题也可以提前准备好。

参营经历

人大汉青

人大汉青除了夏令营之外,还在5月份举办了春季营。

春季营当时是90人入营,发了45个offer,未获得offer的都可以直通夏令营,没有补录。

春季营一共持续2天。

第一天上午是入营报道,下午晚上是讲座。

第二天上午是笔试,下午是面试。

第二天上午进行的笔试一共3个小时,全英文出题,共有50道选择题,需要带计算器。

考试内容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投资学、公司金融和衍生品。

数学部分的难度比较正常,里面很多题目都能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中找到。

高等数学部分偏重考察极限、连续定义;

线性代数偏重考察线性无关、线性相关的概念,计算量不大。

相信大家只要认真看一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对应习题册里面选择填空部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难度还是比我们平常考试、学习的要小。

金融学部分也没有复杂的计算。

衍生品部分考察了影响期权的各个因素、几个平价公式以及二叉树定价;

公司金融部分和前几年差异比较大,前几年比较重视财务计算,但今年就是概念题(我就完全复习偏了,公司金融基本瞎蒙)。

比如mm定理、静态权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

建议认真阅读《公司理财》的第四篇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

投资学部分考察的也是核心章节,复习一下《投资学》问题也不大,没有特别偏的。

上午的笔试结束后,出考场就可以看到面试的分组名单。

春季营是一组15个人,每组面试时间是1个小时。

面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英语1分钟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是就热点题目回答看法。

春季营的三道题分别是:注册制改革,中美贸易战,中概股回归。

面试的题目基本是当年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热点,回答前会有5分钟准备时间。

整场面试下来,感觉大家的实力差距没有很悬殊,基本都能做到清晰准确有逻辑的表达观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面试分数相差不会太大,主要还是笔试差距。

春季营的结果在一周内就会通知到大家。

夏令营的考核形式和春季营一样,也是2天时间,行程安排也是一样的。

入营约270人,由于春季营拒绝offer的大神还是挺多的,大概夏令营发放了70多个录取资格,九月份还会有不断的补录。

夏令营和春季营笔试和面试考察的内容是 完 全 不 一 样 的。

笔试中的投资学部分出题风格再次改变,基本跟《投资学》这本教材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有点像金融随机分析2里面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推导(然而我并没有好好听课)。

其他科目出题风格变化不明显。

复旦数院

复旦数院的统计专硕和金融专硕的考核就一个面试,非常简单粗暴,也没有开营仪式、讲座之类的,只需要在面试的时候按照到场,面试结束之后就可以走了。

金融专硕一共入营了50-60个人,最后有一半人获得了录取资格。

在入营报道时,会告知组别以及大概面试时间。

每个人的面试时间大概20-30分钟左右。

面试一共持续一天半,第二天下午就会出结果(数院的效率真的高)。

复旦数学的面试组和组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

有的组是提问概念,根据你的成绩单提问,形式有点像我们学院保研资格的面试;

也有的组是现场做题。

我在的组就是现场做题。

进去之后,先让你用英语描述一下你的校园、你的家乡、你的老师等。

感觉很随意,估计也不是他们考核的重点。

然后是数学部分。

让我写了一下泰勒公式以及条件,再之后给了我一道定积分的题目。这道题目感觉在李永乐的全书里面有类似的。

方法比较巧,用了变量代换之后很容易就做出来。

再是一道线性代数的证明,我不记得具体题目了,大概关于正交变换的。

是一个很常用的结论,学的时候肯定是证明过,然而我完全不记得了。

再次头脑空白,然后老师就一步一步引导你怎么做。

然而我依旧不会,基本是老师教一下,我写一步。

大概就几个步骤就证明出来了。

当时由于确是没有认真复习高代的概念,就完全不会(感觉自己太蠢了emmm)。

金融部分的考察也比较随意。

如果你有金融背景,可能就会问你一下比较简单的金融学概念;

如果没有的话,问的题目大概是说“某学校量化团队设计的量化组合收益在2.5%,风险水平也比较低,为什么没人愿意买”。

总的来说,现场做题这点还是很可怕的,可能本来会的题目,在紧张以及被监视状态下也写不出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复旦从2019年开始,新入学的专硕生就不会提供住宿了,需要自己租房。

有的学院可能会给大家统一租房,有的学院可能会有租房补贴,主要看各个学院安排。

上财经院

上财经济学院的夏令营行程安排还是比较丰富的。

基本也是听讲座,笔试以及面试。

提供全程住宿以及食堂饭卡。

行政老师也会特别关心大家。

比如当时上海刮台风,我们上午面试完,就让我们在教学楼里待着,中午为我们点外卖,所以我对上财经院真的好感度爆棚。

另一件有好感度的事情,

在于开营前几天,突然被通知我是营员代表,需要在开营仪式上发言,感觉自己超幸运的。

经济学院很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察。

比如入营的同学很多都是有数学背景的,也非常喜欢我们学院的同学;

再比如笔试部分数学分析和数理统计考察的还是很多的。

因为我当时已经有了别的offer,就没有特别注意考察题目。

但是难度不大,出题风格和我们学院期末考试的风格比较像。

金融专硕的面试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英语面试。

到教室后和两个老师聊几分钟,老师们感觉还是很nice的,围绕的话题可能是你提交的材料、兴趣爱好以及自我介绍。

我当时被问你在数学建模比赛中用了哪些模型,这些模型是干嘛的。

下午是专业面试。

面试形式单面,有3个老师,面试的内容围绕简历、成绩单、计量。

如果材料上有说自己写过论文的话,肯定会被问的。

成绩单方面我被问了宏观(然而我不会),金融经济学等,

还有同学被问了微观经济学,计量方面问的就很具体,但是也难度不大,比如OLS的假设和统计学性质等,认真学好计量完全能够应付。

总体感觉,经济学院还是很偏学术,尽管是专硕的面试,还是会提问论文以及考察学科知识,面试老师也非常好,会主动调节气氛。


北大汇丰(九推)

我其实一直很纠结是申请汇丰的金融科技还是数量金融。

最后还是选择了金融科技(我其实有点点小后悔,感觉很偏计算机,怕自己不得行)。

(编者:你可以的!)

汇丰向来都是全英文面试的。

大概有2位外国老师,3位中国老师。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自己口语不行,考前多练练总能应付的过去(我这种英语渣渣都可以)。

关于面试问题,

学长学姐的经验以及夏令营同学的经验都是说不会考察你的专业知识。

更侧重于你的职业规划、经历以及收获,或者是对汇丰的一些了解、兴趣爱好等,还会问一问成绩单上你为什么这门课考最低这种。

我之前的准备也一直都是这些问题,完全没有准备过专业问题。

然而,谁能想到金融科技组的面试全都是专业问题(手动再见)。

做完自我介绍之后,所有的老师都盯着成绩单看。

然后就开始问我什么是维纳过程,什么是布朗运动,B-S期权定价。

看到我的简历上有写动态规划模型,就开始问什么是动态规划模型,怎么求解,是一个离散模型还是连续模型。

作为已经在家宅了两个月的咸鱼,我基本都不会。

之前还有同学被问到泛函分析,数理统计,优化理论等等,完全是出乎意料的问题。

当然,面试中也会问有你的职业规划,是读博士还是找工作,或是想从事哪一方工作,你对这个工作有哪些理解等。

此外,可能由于我是全天最后一个面试者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所有的面试老师全程黑脸,各种尴尬。

感觉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想面试我了,面试的感觉相当不好。

完全没有之前同学告诉我的面试氛围非常轻松,老师很好这种感觉。

后来,我好像得知,只有九推的金融科技组才会如此考察专业知识,其他组都还是围绕简历提问,也比较轻松(再次手动再见)。

反思、总结与建议

坎坷的保研之路终于结束。

在保研中,认识到很多特别优秀的大神,感觉自己需要放低姿态、虚心求学。

最后这一部分,分享自己在保研路中的一些感悟和建议。

心态放好,佛系随缘

能不能拿到offer很多都是运气。

有的时候自己觉得表现不错,可能就被残忍拒绝;

的时候觉得面试一塌糊涂,反而结果不错。

所以尽量避免因为一个项目失利而崩溃的情况。

以我身边同学经验来看,大家最后都是有学上的,而且学校都还挺好的。

所以,有的时候佛系一点,offer就到手了。

专注于平时

平时,可能很多人就比较追求高的GPA,在学业方面可能就会以期末考试为中心(比如我)。

但是通过保研,我感觉很多东西都不是临时抱佛脚抱出来的。

笔试和面试问题会超出你考前准备的,但一定在所学习的范围之中,最终拿offer可能还是看平时真正留下来的知识。

另外,像对热点的看法,也不是能够通过考前看看新闻、看看分析得到的,还是要平时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逻辑。

此外,以往的保研经验也只能作为参考,每年的出题风格都会有变化,

所以,专注于平时,而不要单纯为了GPA而学习。

尽可能了解学校和项目

可能在保研阶段,最关心的问题是有没有学上,感觉后面机会可能还有挺多。

但其实,如果仔细了解一下各个项目,比如就业、位置等,可能发现自己喜欢的项目且自己能够入营的项目就那么几个。

所以在有好心态的同时,还是要尽量珍惜每一次机会。

申请要趁早

现在保研活动都有提前趋势。

比如去年安泰和汉青都举办了春季营,五道口的直博项目3月份就开始面试,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等第一轮面试是在4月底或是5月初。

所以建议尽早准备,尽早开始申请。

不要说等到自己都准备好了再来申请。

一方面准备永远准备不好的,另一方面等你觉得准备好了,可能大家也都准备好了。

提前面试可以积累经验。

毕竟面试得越多,对自己的简历也会越熟悉,也知道在以后的面试如何更好调整准备。

最后,一般来说,第一轮竞争会相对小一些。

所以,不能像我这样,有拖延症或者抱着我再准备准备论文等想法,很多自己以为重要的事情,在老师看来并不重要。

安利国际交换的优本项目

我财的优本项目简直良心。

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都可以申请。

条件也不高,GPA3.5以上以及雅思6.5以上即可。

项目名额也很多。

国家留学基金委赞助往返路费以及给足够日常开支奖学金。

利用大四时间,去体验一下国外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后,感谢保研中提供无数帮助的老师。

感谢丁川副院长和李绍文副院长不厌其烦的签推荐信,

感谢王导一直以来关注,

感谢郝学长、雨田姐、雾姐姐、刘涛学长、卓希姐、大萌姐以及福悦学姐等各位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和耐心的解疑答惑,

最后感谢在我无数次崩溃时一直安慰我的好室友二行、娟宝宝和沛沛,

感谢一直并肩作战的沁沁、倩倩和娜娜以及各位小伙伴!!